从“梦龙”事件看冰淇淋的分类
“梦龙”这个舆论事件大概发生在八月初,可能现在大家有点淡忘了。毕竟这个八月实在是事件太多,瓜太多了。但小编还是想用比较客观的第三方的眼光,从科学合规的角度简单谈谈,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冰淇淋,实际上并不像大家平时认为的那样简单。
从大的食品类别来说,“冰淇淋”属于冷冻饮品大类下的“冰淇淋、雪糕类”,在中国生产销售的“冰淇淋”产品应该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T 31114-2014 冷冻饮品 冰淇淋》,(注意:这个国标不是强制标准,但行业内基本上以这个标准为执行标准)。先看一下“冰淇淋”的定义:以饮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的一种或多种为原辅料,添加或不添加和(或)食品营养强化剂,经混合、灭菌、均质、冷却、老化、冻结、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有点长,但还是可以理解的,从定义中可以看到,冰淇淋既可以用乳制品为原料,也可以用食用植物油为原料,没毛病的。关键在于不要误导消费者,例如:明明是“植脂冰淇淋”,却误导成“乳脂冰淇淋”。只要产品标签清晰标明,就没有误导的问题了。
先看一下“乳脂冰淇淋”和“植脂冰淇淋”的区别:
冰淇淋类别 |
定义 |
乳脂要求 |
|
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为8%以上(不含非乳脂)的冰淇淋。 |
>8% |
1a) 清型全乳脂冰淇淋 |
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全乳脂冰淇淋,如奶油冰淇淋、可可冰淇淋等。 |
>8% |
1b) 组合型全乳脂冰淇淋 |
以全乳脂冰淇淋为主体,与其他种类冷冻饮品和(或)巧克力、饼坯等食品组合而成的制品,其中全乳脂冰淇淋所占质量分数大于50%,如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蛋卷奶油冰淇淋等。 |
NA |
|
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大于等于2.2%的冰淇淋。 |
>2.2% |
2a) 清型半乳脂冰淇淋 |
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半乳脂冰淇淋,如香草半乳脂冰淇淋、橘味半乳脂冰淇淋、香芋半乳脂冰淇淋等 |
NA |
2b) 组合型半乳脂冰淇淋 |
以半乳脂冰淇淋为主体,与其他种类冷冻饮品和(或)巧克力、饼坯等食品组合而成的制品,其中半乳脂冰淇淋所占质量分数大于50%,如脆皮半乳脂冰淇淋、蛋卷半乳脂冰淇淋、三明治半乳脂冰淇淋等。 |
NA |
|
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低于2.2%的冰淇淋。 |
<2.2% |
3a) 清型植脂冰淇淋 |
不含颗粒或块状辅料的植脂冰淇淋,如豆奶冰淇淋、可可植脂冰淇淋等。 |
<2.2% |
3b) 组合型植脂冰淇淋 |
以植脂冰淇淋为主体,与其他种类冷冻饮品和(或)巧克力、饼坯等食品组合而成的食品,其中植脂冰淇淋所占质量分数大于50%,如巧克力脆皮植脂冰淇淋、华夫夹心植脂冰淇淋等。 |
NA |
上述定义中有个关键词:乳脂。乳脂的英文就是“Milk Fat”,意思就是来源于牛奶的脂肪(乳脂肪),冰淇淋的类别区分,“乳脂含量“是关键。
任意一种冰淇淋产品,只要符合了上述标准中的某个类别的定义,就可以被归为该类型,国内生产销售的冰淇淋产品都必须根据其配料和工艺,按照国标的定义,标明其产品类型。
那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梦龙巧克力冰淇淋。
照片来源:梦龙天猫旗舰店&天猫超市
产品类型:组合型植脂冰淇淋,产品标准GB/T 31144。
配料 迷你梦龙香草口味冰淇淋:饮用水、巧克力(30%)(白砂糖、可可脂、可可液块、乳粉、无水奶油、磷脂、食用香精)、白砂糖、植物油、乳粉(3.7%)、麦芽糊精、乳清粉、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槐豆胶、瓜尔胶、卡拉胶、β-胡萝卜素、食用香精)。
根据产品的配料表,完全符合GB31114中“组合型植脂冰淇淋“的定义,所以产品类型没有问题。
舆情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认为“植脂冰淇淋“就是用植脂末(含反式脂肪酸)作为原料,对健康不好。那就完全混淆概念了。植脂末,英文Creamer, 通常符合轻工业行业标准《QB/T 4791 植脂末》,该标准中”植脂末“的定义为:植脂末是指以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糖浆、食用油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或乳制品等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经喷雾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用于饮料增白、改善口感等的粉状或颗粒状制品。”植脂末“与”植物油“完全不同。植物油需要符合《GB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强制标准),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脂。千万不能望文生义,看到”植脂冰淇淋“就认为是加了”植脂末“,实际上,这里的”植脂“是指“非乳脂”,即除了乳制品以外,其他来源的脂肪,一般来自食用植物油。
讲到这里,小伙伴大概都知道了冰淇淋的分类。那小编就再讲一下欧盟的冰淇淋定义,为避免引用长篇大论的欧盟法律法规,就直接用比较常用的欧洲冰淇淋协会的冷冻饮品的定义吧。
欧洲冰淇淋协会的冷冻饮品分类中,与“冰淇淋“有关是冰淇淋(ICE CREAM)和牛奶冰淇淋(DAIRYICE CREAM)。二者的最大区别就是,牛奶冰淇淋(DAIRY ICE CREAM)对DAIRY FAT(乳脂肪) 有最低含量要求;冰淇淋(ICECREAM)则只有脂肪含量要求,这个脂肪可以是乳脂,也可以是非乳脂。因此,在欧盟,“冰淇淋“按照脂肪来源分为”乳脂冰淇淋“和”非乳脂冰淇淋“(当然还有其他具体类别),国内所说的”植脂冰淇淋“作为”非乳脂冰淇淋“在欧盟也是常见的。
至于“乳脂冰淇淋“和”植脂冰淇淋“孰优孰劣? 小编无法简单给个结论。食品的原料不是判断食品品质的唯一根据,除了原料,还有加工工艺、风味口感、适用人群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消费者体验也是个重要因素,特别对于冰淇淋这种口感要求特别高的食品,青菜萝卜各有喜欢,如果消费者觉得乳脂冰淇淋好吃,那就选乳脂冰淇淋,反之亦然。
如果某个冰淇淋产品的标签和广告宣传没有误导,清晰标明其成分和产品类型,这个冰淇淋就是合规的。不存在什么“用料歧视”,只是不同品种的冰淇淋而已。至于消费者担心的“反式脂肪酸“问题,直接看一下冰淇淋标签里的营养成分表中的反式脂肪酸数值即可。如果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需要依法标注而不去标注,那就违法啦,违法的代价是巨大的,大家懂的。当然,尽管小编也算专业人士,但可能还有地方说错或者说的不够准确,希望指正,但不必上纲上线,戴个大帽子,无福消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