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新营养标签意见稿浅谈果糖和果葡糖浆

 

2021年9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营养标签意见稿》”)。《新营养标签意见稿》的发布又一次给了我们了解果糖和果葡萄糖浆的机会。相信大家还记得近期我们撰写的关于糖的科普短文。

相较现行通则,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强制标示内容,即从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修订为1+6(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或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钠)。

可以看出此次《新营养标签意见稿》增加了糖和饱和脂肪。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效地降低了那些可能误导消费者的“狡猾”宣称,比如“无添加糖”“无添加蔗糖”“无蔗糖”,并且这也使得消费者只要通过观察营养标签中“糖”的标注就可对糖含量进行判断。

在现行通则中“糖”并不是强制标注的,所谓“无蔗糖”的食品中可以含有果糖等成分,实际上糖的含量并不低。还有所谓“0糖”也并非绝对的含糖量为零,而是糖含量≤ 0.5 g/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新营养标签意见稿》对糖含量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方便消费者理解,避免含糊的认知。“糖”是指食品中单糖、双糖之和(不包含糖醇),用于营养标签标示的糖特指食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的总和。所谓蔗糖只是所有营养标签中“糖”的一部分而已。

关于糖的每日摄入量,可以看到《新营养标签意见稿》中并未对此进行规定。这是为了避免消费者误以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糖。专家一般认为,成年人一天所需的能量为2000卡左右,其中来自添加糖的不能超过一天总能量摄入量的10%,所以添加糖的上限就是200卡,1克糖约含有4卡的能量,也就是说正常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医生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保持在前述的范围内,最好小于25克。

果糖

果糖是一种单糖,它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是蔗糖。果糖是目前加工食品及软饮料中最主要的含糖添加剂。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添加量仅为蔗糖的一半。因此,果汁、饮料、甜点、冰淇淋、糖果等中多应用果糖作为甜味添加剂。

 

图片来源:百度

尽管果糖与蔗糖比较,在相同甜度下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其升糖指数也很低,但果糖的最主要代谢是在肝脏。果糖在肝脏中的代谢不受限速酶的控制,会生成大量的葡萄糖、糖原、乳酸和丙酮酸等。乳酸和丙酮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前体物质。因此长期过量摄入果糖会导致脂肪肝和肥胖症。果糖还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动物实验证实,果糖可引发多脏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全身胰岛素抵抗,造成代谢综合征。

果糖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会直接产生尿酸,同时果糖又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进一步造成体内尿酸升高,人体的尿酸水平在这个双重影响下居高不下。如果只是注意嘌呤的摄入而忽略果糖对内源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泄的阻碍,那就忽略了导致尿酸过高的一个重大因素了。

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是一种通过酶解法从玉米淀粉中获得的甜味剂,之所以取名为果葡糖浆,是因为它既有葡萄糖,也有果糖。如果按所含果糖的比例划分,我们可以将常见的果葡糖浆分成 3 类:含有 42% 果糖的 42 号果葡糖浆,含有 55% 果糖的55 号果葡糖浆,含有 90% 果糖的 90 号果葡糖浆。42号果葡糖浆适合用来做蛋糕、饼干,而55号果糖则比较适合做冷饮、饮品。90号果葡糖浆因为果糖含量过高,甜度太大,所以日常生活中不常见。自1970年诞生以来,果葡糖浆立刻以成本低、甜度高、易发酵、好上色、保质期长等特点,被广大食品厂商争相使用。就这样,在多方因素作用下,果葡糖浆在全世界风靡起来。此后,无论蛋糕、饼干、果汁、番茄沙司以及罐装食品等之前是否加糖,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这些产品大都加入了不同含量的果葡糖浆。

超量的果糖会给我们的身体,尤其是肝脏带来巨大的代谢负担。相较于在体内代谢途径更为复杂的葡萄糖,果糖更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果糖会促进脂肪的大量合成,增加罹患肥胖、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以及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过量摄入果葡糖浆更会引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被膳食纤维包裹着,吸收速度较慢,而果葡糖浆中的液态果糖,在进入人体后,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被人体吸收。持续吃掉大量含有果葡糖浆的食物后,肝脏周边的脂肪越堆越多,渐渐就形成了大家痛恨的脂肪肝。果葡糖浆含量高的食品,其食用者的肥胖发生率会大大提高。

有研究显示,那些每天至少饮用1杯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比那些不饮用的人高出55%。所以消费者一定要观察包装上的配料表看看食品是否含有“果葡糖浆”

得益于《新营养标签意见稿》的公布,小伙伴们日后可以正确地查看标签,以免被所谓的“0蔗糖”误导。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内容均为科学知识的分享,文字表述难免雷同,敬请谅解,如有错误,望多多指正。谢谢大家的支持!

Cover Photo by Mali Maeder from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