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行业中的伪造:从油画到水彩
7月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的一个农场里发现了一家伪造艺术品的工厂。伪造者是一个60岁的男人,D .B Henkel,他自称是个艺术家。D. B Henkel被指控画假画,并将其作为美国超现实主义重要画家的原作出售。
在过去的5年里,据说他至少画了8幅可能是伪造的作品,并且声称其中有5幅为Ault以前不为人知的作品。Ault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艺术家。还有2幅画据称是由Crawford创作的,Crawford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的艺术家,其精确主义风格与Ault相似。最后1幅画据称是由Abercrombie创作的,他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7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美国艺术家。D.B.Henkel从出售这些作品中获得67万美元。
“史密斯筒仓”,据称是艺术家Ralston Crawford的作品(图片来源:Artnet)。
艺术品造假也会损害中国大师的利益,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萧元在2010年认罪,其被控复制了140多幅中国大师的作品。在学校工作期间,他用自己做的赝品取代了原来的图书馆收藏,然后在拍卖会上卖掉。作为一名馆长和这些作品的保管人,萧元在两年时间内共获得3400多万元人民币(550万美元)。被盗用的作品包括20世纪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水墨画和张大千的山水、莲花画。
萧元临摹的画作其中一幅是巴达山人的《鸟与石》,1626-1705年。资料来源:Christie’s
也许你会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问题在于,并非只有萧元一个人在盗用作品。萧元对记者说,他第一天上班时就发现画廊里挂着赝品。画家总是需要灵感。这个故事还不止这些。萧元用自己的赝品替换了一些大师的作品后,他发现自己所做的替代大师的假画(在拍卖会上卖掉的),竟然被更假赝品所取代,这令他大吃一惊。
好吧,伪造艺术品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尽管发现艺术品真面目的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是科学的检验对当代艺术品来说并不有用,因为艺术品收藏家和画廊们往往倾向于收藏大师的作品,他们希望相信他们所购买的是原作。
实际上,许多赝品被用来满足收藏家和博物馆的精确需求。这种现象并非新近才出现:公元一、二世纪时,罗马的雕塑家们为了满足对前几个世纪的希腊雕塑的需求,制作了希腊作品的复制品,但不是作为复制品,而是作为战利品出售。
所以,即使有些造假者为了得到自己能力的认可而伪造副本或者为了欺骗批评家,或者为了迷惑专家而做恶作剧,欺诈的主要原因还是金钱。
艺术界有三种欺诈,最常见的就是伪造:制作和销售作品,意图使相关消费者将其错认成有着固定价格的艺术家而进行欺诈。
抄袭就是把别人的作品假扮成自己的作品: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抄袭很难被证明,因为总是有巧合的可能性,又必须有证据证明抄袭。
盗版与其说是一种艺术行为,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盗版常常发生在未经授权复制书籍、电影、音乐作品,并未向作者支付版税的情况下。
判定伪造行为最基本的考虑因素是“意图欺骗”。为了研究的目的而临摹一幅作品,或者“按它的风格”临摹,或者是修复受损的画,即使由修复者完成作品的重要部分,都不会被认为是伪造。
错误的归属可能是因为学术研究中的诚信问题(如将作品归于某位著名艺术家,而事实上该作品是由其工作室中的一位画家、一位学生或后来的追随者完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故意的欺骗。
"百合池塘"应该是莫奈的作品,由托尼-泰特罗伪造(图片来源:Town&Contry)。
即使在最近,这样的事还是经常发生。查尔斯王子于去年11月被卷入丑闻,因为他在苏格兰邓弗里斯府的豪宅里展出了一系列名作,结果发现它们全是赝品:事实上,展览中毕加索、达利、莫奈和夏加尔的作品都是由在世的最伟大的伪造者之一托尼·特罗制作的廉价仿制品。因此,三年后,这些画作被从皇室墙上撤下。
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就是《美丽公主》,之前也叫《年轻未婚妻的肖像》,编目为19世纪初德国画派。
在2008年,经鉴定,该作品归达芬奇所有(出价从20,000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以上)。但是到了2015年,一个转折又出现了。地球上最熟练的伪造者之一,能把亚述浮雕、埃及雕像、奥托·迪克斯的画作、保罗·高更和亨利·摩尔的雕塑卖给国际博物馆的肖恩·格林哈尔宣称自己是这幅画像的作者。肖恩·格林哈尔在自传中简单地写道:“我拿起一张1587年的羊皮纸,把它旋转90度,模仿达芬奇的左手作画。” 这一说法遭到了专家的拒绝,他们要求他提供证据。
达芬奇的"美丽公主"(图片来源:乌尔比诺宫)。
也许我们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思考:一件展示了多年的艺术作品,在被证明为伪作后,它的真实价值有何不同?正如针对查尔斯王子骗局事件的幕后黑手詹姆斯·斯坦特对《今日美国》说的那样:"假定它们(画作)是假的。把它们借给一个庄严的家庭,借给威尔士亲王,并把它们展示给公众欣赏,这有什么罪过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物品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作品的金钱价值从一件罕见的、昂贵的、原创的杰作降到了一件好的、但却是假的仿制品。然而,按照美学的观点,这是一种歪曲事实的行为。
"赝品呈现的是对艺术家作品或古代文化的错误理解,艺术家作品或古代文化在现代转化中已经被歪曲了。要欣赏古代艺术家的作品,必须单独研究他们的作品,而不能被赝品所转移注意力,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被误导。风险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为了获得伟大的作品,特别是来自新发现的和相对不为人知的文化的作品,有必要控制好风险。"(约瑟夫·维奇·诺贝尔)
从来没有买到过赝品的收藏家,可能从来没有买过一件好的艺术品。
作者: Silvia Marchi (翻译: 夏文君)
HFG Law&Intellectual Property